米乐apk

新闻动态

推荐家长与师生阅读3100:雷军清华演讲震撼家长圈:越是成功的人,越敢让孩子“摔跟头”!

发布日期:2025-04-16 02:56    点击次数:162

推荐家长与师生阅读3100:雷军清华演讲震撼家长圈:越是成功的人,越敢让孩子“摔跟头”!

原创 晨宝妈妈 默默的桐花园 2025年03月17日 00:05 广东

小米科技的创始人雷军,不仅是商界传奇,也是一位在家庭教育中践行独特理念的父亲。在清华附小的多次演讲中,没有谈商业战略,也没讲成功学,而是以一位父亲的身份,分享了家庭教育的朴素心得。

他的观点简单却深刻:教育不是塑造“完美孩子”,而是用信任和智慧,陪孩子长成“更好的自己”。

从他的演讲中,我想分享三个值得我们家长深思的关键点。

一、陪伴不是“耗时间”,而是“存感情”

关键句:“和孩子在一起时,手机放远点,心放近点。”

展开剩余86%

雷军工作忙,但每周一定会抽时间陪女儿做一件事:滑雪、骑车,或者在缆车上聊天。他说:“滑雪时90%的时间都在坐缆车,但寒风中挨着坐,反而能聊真心话。”

我们不一定也像雷军一样陪孩子去滑雪,但是我们可以试着做以下几件事在亲子感情“存钱罐”里储存感情:

1.每天抽时间,哪怕只有十几分钟“专属时间”:关掉手机,和孩子做一件他喜欢的事,拼乐高、看动画片都行。重点不是时间长度,而是“这段时间完全属于他”,手机不会干扰我们与孩子的亲密陪伴。

2.少说教,多听孩子说:“今天学校发生了什么好笑的事?”“你最近为什么喜欢这个游戏?”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我的生活真的感兴趣。

我家孩子小时候很喜欢跟我讲她喜欢的网络游戏,她甚至还邀请我跟她一起打游戏。可是那时候,我因为不赞成孩子玩游戏,虽然没有过多批评她打游戏的行为,但是从来没有陪她打过游戏。后来她渐渐就越来越少跟我分享她的游戏。

现在想来是一种遗憾。如果您的孩子更小一点,请不要因为自己的偏见或者忙碌拒绝跟孩子一起玩他们喜欢的游戏吧。

3.用行动代替质问:如果你发现孩子情绪低落,别急着问“怎么了”,更不要急着指责或者说教、指导。可以切盘水果或者直接坐他旁边,语气温和地问他“需要我陪你待会儿吗?”

相信这样孩子会更容易跟你打开心扉。

雷军分享自己在这种情况下的经验时是这样说的:“孩子不愿意沟通,往往是因为我们总想教育他。先当朋友,再当父母。”

二、允许孩子“摔跟头”,比替他“铺路”更重要

关键句:“你替孩子躲过的坑,迟早会成为他一个人的悬崖。”

雷军讲过一个细节:女儿学滑雪摔倒时,他从不立刻去扶,而是等她自己站起来。他说:“疼了才知道怎么控制速度,这是花钱请教练都教不会的。”

女儿想参加足球赛但体能差,雷军说:“当替补也能学团队精神。”结果她坚持训练,第二年成了主力。

雷军说:“我们总想给孩子最好的一切,但过度保护其实是在告诉他:你不行。”

家长可以参考的情况:

1.小事上放手:

孩子忘带作业?让他自己承担老师的批评。也许下次他就记住带作业了。

零花钱提前花完?饿两顿就知道计划了。

把“你不行”和“妈妈/爸爸来”换成“你自己试试看”。也许你会发现孩子其实没我们想的那么脆弱。

道理其实很多家长都懂,真正的智慧在于我们能硬下心来看着孩子“摔跟头”,然后学会家长的说教和保护无法给予的经验。

2.失败时给拥抱,不给说教:

“这次没考好,你一定很难过吧?”比“谁叫你平时不努力!”更让孩子有勇气再战。

想想我们小时候曾经多少次在遭受挫折时,多么希望父母能给与鼓励和支持,几句温暖的话会让我们减少很多挫败感和自责。

但是,父母往往会指责我们:

平常叫你学习,你有认真听吗?这次考不好,怨谁呢?

我叫你好好练习,你听过吗?这就是不听话的下场!……

想想,这些当年让我们如坐针毡的话是不是刻在了我们的记忆深处,成了我们自己做父母后脱口而出的口头语?

这样的语言“代际传承”不是什么值得宝贵的经验。请今天开始觉知,并一起改掉这些坏的语言习惯吧。

三、兴趣不是“没用的”,而是未来的“火种”

关键句:“今天孩子拆的玩具,可能是明天改变世界的灵感。”

雷军提起自己小时候爱拆各种电子产品,包括当时宝贵的收音机。尽管这在当时是“浪费钱的游戏”,但是父亲并没骂他“败家”,反而夸他“手巧”。

正是这份对电子设备的兴趣,让他在40岁时选择智能手机创业。

关于兴趣,我们也许可以这样来做:

1.不用“有没有用”来评价孩子的兴趣:

比如,女儿喜欢观察蚂蚁,雷军就陪她做“蚂蚁搬家记录表”;孩子痴迷恐龙,就买化石模型一起拼。

2.把兴趣变成学习的机会:

孩子爱打游戏?可以和他讨论“为什么这个游戏让人上瘾”,培养逻辑思维。

孩子喜欢追星?可以和他一起查资料。通过“这个歌手是怎么从练习生奋斗成明星的?”这样的查询,把孩子对明星个人单纯的崇拜变成对他们成长的引领和启示。

3.给“无用之事”留点空间:

雷军坚持让女儿学钢琴,不是为了考级,而是“心情不好时,她能有个发泄情绪的渠道”。

他的提醒很犀利:“如果一个孩子只对考试卷子感兴趣,才是真正可怕的事。”

看到雷军这句话,想起一些高中学生为了提高高考成绩改学日语的事。曾经问过好几个孩子,为什么高中突然改学日语。回答基本都是:因为据说高考的日语考试比较容易,更容易拿高分。

作为一个学习英语多年,也从事语言教学的人,在这里讨论这件事,并不是说学习日语不好,而是,跟英语对比,日语相对还是一个小众得多的语言。

作为一种代用的世界语,英语的使用更广泛,跟我们的日常学习和生活联系更多。

如果孩子因为喜欢日语而学习,这个无可厚非。但是,如果仅仅为了提高试卷成绩,回避学英语的辛苦,那确实是一种短视行为。

当然,这只是个人意见。事实上,最近几年,我利用自己的英语专长,确实帮助亲友好几个孩子轻松提高了学习英语的兴趣和成绩。

如果您感兴趣,可以加本人微信号或者留言。以后,可以考虑发一些英语学习的文章和资料,甚至视频或课程,帮助更多孩子更轻松快乐地学习英语,并且在学习中体会不同语言的美。

四、教育是慢的艺术,急不得

雷军的演讲提醒我们三个简单却常被忽略的道理:

1.陪孩子时,人在心也要在。

2.敢放手,孩子才能自己站稳。

3.尊重他的热爱,哪怕你看不懂。

雷军的演讲中,最动人的不是方法论,而是对教育本质的回归:“真正的成功,不是让孩子活成我们的期待,而是帮他成为更好的自己。”

他说:“孩子就像小米的MIUI系统,每周都在迭代升级。家长要做的不是刷机重装,而是耐心更新。”

他这样打比喻:“养孩子和做产品其实很像——太控制会死机,不更新会卡顿。把握好这个度,就是教育的智慧。”

正如他送给所有家长的话:

“教育没有捷径,但有智慧。用陪伴储蓄信任,用挫折锻造韧性,用兴趣点燃未来。当孩子某天远行时,你的爱早已化作他背包里的光。”

发布于:湖南省

  • 上一篇:没有了
  • 下一篇:没有了